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新华社:建设全球金融中心 上海实力出圈

2022-01-21 12:035030上海期货交易所

记者   杨子华

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举办、最新“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发布、2021“沪上金融家”揭晓......岁末年初,全球金融中心“软环境”建设动作频频。一系列行业盛会,也让上海“存在感”满满,稳居各类“金”榜前列。为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又将如何发力?

01 广阔舞台 这里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

作为我国金融行业首屈一指的城市,上海拥有门类最齐全的要素市场。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市场累计成交额1837.38万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6.4%。多层次的交易场所、丰富的交易产品和多样的交易机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随着上海金融市场交易带来巨大机遇,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竞相登台。2021年5月,法国巴黎银行、美国盈透证券,与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6月,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外资金融机构组团落“沪”。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已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的30%左右,中外资金融机构同台竞技正在成为现实。

更多的机构,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影响力。据橡胶行业业内人士介绍,伴随“上海胶”的投资者和市场交易量激增,远在泰国等地的橡胶种植者也都成为上海价格的“重度”使用者之一。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的20号胶期货累计成交约760万手,同比增长超70%,交易规模超越新加坡、东京等传统橡胶定价市场,交易的活跃吸引数十家境内外头部企业使用这一价格作为贸易定价基准,全球前四大橡胶生产企业均参与其中。

“下一步希望继续扩大上海价格的使用规模,并向‘一带一路’沿线持续推广,形成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的行业新生态。”泰国一家橡胶生产企业中国区负责人表示。

价格走出去,规则立起来。除了“上海胶”,“上海价格”矩阵已在原油等大宗商品领域打响知名度,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尝试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金融市场是标准产品的交易场所,随着影响力输出,市场标准也随之确立”,专家指出。

02 众星闪耀 “他们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9日,新一届“沪上金融家”得主揭晓,来自证券、期货、保险、基金等众多子行业的23位金融人才分获殊荣。

从第一届至今,200余人获得“沪上金融家”系列称号,包含90余名“沪上金融行业创新人物”,80余名“沪上金融行业领军人物”和40余名“沪上金融家”。他们之中,有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者、自贸区金融的耕耘者、科创板交易规则的制定者、进博会金融服务的开创者……他们的努力拼接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图景。

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眼中,“沪上金融家”获奖者,“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11年来,“沪上金融家”们将“试验田”的基因传至更多地方。如2013年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任职副总经理的胡政,因其在研发国债期货、股指期权、外汇期货等重要金融期货产品的开拓性工作,被评为当年的“沪上金融行业领袖”。如今,胡政出任广州期货交易所董事长。

“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的初心使命,期货的发展也是不断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的过程。”胡政表示,与现有期货交易所相比,广期所从酝酿设立起就与绿色结下不解之缘,旨在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沪上金融家’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中精神的传承,体现的正是上海强大的金融基因。”第二届“沪上金融家”最具人气奖得主刘珺表示。

03 蜚声世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力更高能级

推动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基本确立绿色金融枢纽地位……以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为目标,“十四五”期间,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将发力更高能级。

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平台承载地,上海发力“碳金融”。数据显示,从2021年7月开市到年底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全国碳市场共成交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履约完成率99.5%。

2021年10月,《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发布,为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提供了“行动清单”。

业界专家认为,上海在引领绿色金融发展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实际上,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全国绿色债券超过90%在上海发行,绿色环保企业股权上市融资超过60%也发生在上海。

“五大方向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3.0版发展的关键”。屠光绍此前曾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和更长的时间内,制度型开放更有基础性、更具长远意义、也更可持续。“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要更多融入全球金融制度和金融治理的进程中,提供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制度,包括规则、管理、标准等,才能凸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货运物流行业面临挑战,金融机构将如何护航?
近日,银保监会专题研究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全力以赴帮助货运物流行业纾困解难。分析认为,受疫情影响,当前货运物流行业面临较大挑战,迫切需要金融行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受疫情蔓延和经济下行双重冲击,物流行业遭遇了较多困难:市场需求下降影响行业持续发展;防疫政策导致物流受阻;从业人员如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难以正常工作。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货

0评论2022-04-13322

3月金融数据总量超预期回暖,实体经济受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4.6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3.13万亿元;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9.7%,回升明显,信贷投放力度加大,数据整体回暖超出预期。业内人士表示,3月金融数据反映出金融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缓解了2月数据带来的宽信用担忧。鉴于当前国内疫情有所反复,且短期内宽信用的阻碍在需求端而非供给端,下一步可适当降低对进一步宽货币的预期,在稳增长

0评论2022-04-12417

3月金融数据总量强、结构弱,后期纾困还需政策发力
备受关注的一季度金融数据出炉了,最新数据显示,新增贷款表现理想,但结构仍有待改善。4月11日,央行发布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2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7万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5.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金融数据总量有一些超预期,随着前期一系列财政货币

0评论2022-04-12203

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健全金融法治的决策部署,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法治建设。近年来,我国金融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金融基础法律为统领,以金融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

0评论2022-04-07370

上海普陀区:疫情下多方赋能加大金融支持,搭建平台护航中小微企业
为抗击疫情“倒春寒”,切实助力缓解企业在疫情期间的资金困难,上海普陀区跨前一步、主动作为、搭建平台、银企联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疫情冲击下的中小企业保驾护航。疫情下,中小微企业亟需雪中送炭的金融服务支持。普陀区主动作为,丰富企业融资“工具箱”。牵头区内、银行、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各大金融机构推出抗疫纾

0评论2022-04-06151

美西方对俄制裁或加速全球金融体系调整
俄乌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其间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不断加码。分析人士认为,持续的俄乌冲突可能将世界拖入旷日持久的经济战泥潭,加速全球金融体系调整,并产生深远影响。国际支付系统“被脱钩”金融体系动摇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表示,对俄“不友好”国家和地区购买俄天然气须改用卢布结算,如果拒绝以此方式付款,俄方将视为买方违约,一切后果应由买方承担。新

0评论2022-04-06352

世行预计今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5%
世界银行4日在最新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形势报告中预计,今年该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较去年10月预测下调0.4个百分点。世行在报告中指出,目前该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冲击,其中包括俄乌冲突影响大宗商品供应,加剧金融紧张局势,抑制全球经济增长;政府负债增加,提供经济支持将会困难,此外通胀高企可能导致用来支持经济的货币政策空间缩减,金融环境趋紧。世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马图当天接受新华

0评论2022-04-06443

央行:3月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2000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3月,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20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85%。期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49500亿元。3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3.64亿元,均为隔夜期。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95%、3.10%、3.45%。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2.6亿元。

0评论2022-04-01435